中華掠影|北京非遺工藝坊致力探索傳承及創新路徑 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發佈日期: 2025-09-29 09:21
兩岸



北京不少非遺文化工坊,致力探索傳承及創新路徑,令傳統文化激發新活力,甚至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曹氏風箏,相傳由第一代傳承人,從曹雪芹手稿中研究製作得來,充分展現了中國風箏「扎、糊、繪、放」 四種技藝。現時曹氏風箏工藝坊正探索非遺傳承及創新的路徑。
曹氏風箏第三代傳承人馬年礁表示︰「比如說進學校,可以讓同學們去感受這種(非遺),或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就是伸縮的這種(風箏),這個是可以鍛煉咱們的肩部、頸部。」
北京琺瑯廠是全國景泰藍行業中,唯一一家中華老字號,近年新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並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出海。
北京市琺瑯廠副總經理秦瑞山說︰「我們就把景泰藍跟文創產品相結合,把大師的經典作品提煉出來,然後放在咱們的文創產品上面,(同時)把孩子們的作品進行展覽、展示。我們已與好幾家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聯名共同發展,去年我們也把我們的『和平尊』搬上了(美國)時代廣場。」
傳統戲劇界亦嘗試創新,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北京吉祥戲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富博洋指出︰「作為北京老字號的戲院,一直傳承了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同時也要創新。比如說在去年和今年,我們亮相的『北京禮物』主題店,除了去看看我們的演出以外,同時可以用戲曲元素,做一些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盲盒,我們這裡都是戲曲的、京劇人物的盲盒。」
他們還在戲劇演出前後舉辦分享會,令觀眾更容易走進戲劇中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