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圖輯|首都博物館辦琉璃河遺址專題展 呈現古北京城風貌

發佈日期: 2025-09-11 09:2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三千多年前的北京城是怎樣的呢?首都博物館舉辦專題展覽,展出過去幾十年,在琉璃河遺址出土逾百件文物,讓觀眾有一個難得的觀摩機會。

展覽聚焦的琉璃河遺址,是北京地區考古發現最早的城市遺蹟,被譽為「北京城之源」。當中展出的文物,記載了三千多年前,周朝分封召公到北京築物的史實。

首都博物館展覽部策展人趙立波表示︰「西周武王伐紂,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然後在北京地區分封召公。然後召公來到了燕地築城,所在的位置就位於(北京)房山琉璃河。這次展覽展出了首博的幾件重要的青銅器,比如克盉、克罍。它的銘文裡有『命克侯於匽』的記載,實證了西周分封的史實。其次是作冊奐墓出土的一組青銅器,上面有『太保墉燕』的銘文,證明了太保(召公)本人來到燕地築城的史實。」

展出文物亦包括了目前北京發現最大、最重青銅器堇鼎。

趙立波指出︰「這件堇鼎是本次展覽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首博的鎮館之寶之一。在銘文當中,有關於太保(召公)的記載,記載了匽侯派堇去宗周,為太保(召公)奉獻食物,太保(召公)非常高興,賞賜了堇,然後堇用這些賞賜鑄造了這件青銅鼎。」

除了青銅鼎,亦有一對器形、紋飾相同的青銅簋,分別叫「伯魚簋」和「圉簋」,背後更涉及一件「烏龍事件」。

趙立波說︰「展覽當中有兩件器物非常有趣,叫做伯魚簋(和圉簋)。它是古人在下葬的時候,把蓋給弄錯了,所謂『一錯三千年』。後來經過我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這個現象。然後在展覽當中,我們首次把這個伯魚簋的蓋打開,向公眾展示。」

展覽將持續至11月28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3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