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當局指核心消費物價升幅持續擴大 反映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

發佈日期: 2025-09-10 18:33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內地上月整體消費物價下跌,國家統計局指,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物價,升幅持續擴大,反映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

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加上食品價格升幅低於季節性水平,國家統計局公布,八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百分之0.4,是六月以來再次出現下跌,亦低過市場預期。

整體食品價格,按年下跌百分之4.3。當中,豬肉、鮮菜及蛋類價格,跌幅都超過一成。

有廣州市民說:「菜心不貴,土豆全年都很便宜。每天要做飯、做菜,都要買的。」

另一位廣州市民就稱:「我有時買的東西已經挺便宜的,但是可能去商場的話,可能還是商場的那種地方,還是有點貴。」

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八月份按年升百分之0.9,升幅連續四個月擴大。綜合首八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百分之0.1。

有分析認為,補貼政策效力減退,消費信心未完全恢復,中央有需要加大提振力度,保持物價平穩。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過往的六個月至九個月,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政策補貼的支持,令到部分的產品,在一個補貼的情況下,增幅或反彈較為明顯。但踏入下半年,很多政策已經出台,究竟消費者方面的信心是否真的能夠恢復,從而是因為財富效應,或收入增長而帶動消費,這個是未來要關注的重點。」

至於反映上游通脹壓力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八月份下跌百分之2.9,較七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

市場認為,隨著「反內捲」措施漸見成效,上游通縮壓力將會緩和。


【延伸閱讀:網絡流行語「內卷」】  

「內卷」,又或稱「內捲」,原意就是「包起來」、「捲起來」,起初是用來形容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後來應用到企業層面,變成形容企業為了從行業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惜打「價格戰」,爭搶市場份額,或者過度重視短期收益,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沒有資源再開發新的產品等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