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分析月球背面月壤 將月球撞擊風暴發生時間推前至少一億年
發佈日期: 2025-08-21 20:00
兩岸



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由月球背面帶返來的月壤進行分析,首次精確測定月球阿波羅盆地的形成時間,將月球「撞擊風暴」開始時間,比科學界普遍認知推前至少一億年。
月球表面布滿巨型撞擊盆地,大多數是約38億年前,被太陽系內小天體撞擊的痕跡。科學界多年來一直爭論這場「撞擊風暴」,到底是逐漸減弱,還是距今約40億至38億年間強度突然增強。
而月球探測器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採集到的月球土壤中,似乎找到答案。科研人員在3.5克的月壤中,發現了三顆150至350微米的,特殊岩石碎屑。
這些是阿波羅盆地形成時,產生的撞擊熔融岩石,亦間接記錄了撞擊事件發生的時間。研究團隊在分析後,最終確認阿波羅盆地在41.6億年前形成,將月球撞擊風暴發生時間推前至少一億年。
科研人員陳景有指出:「阿波羅盆地精確測定的年齡,為我們進一步破解這場撞擊風暴,提供了關鍵線索。」
央視報道指,今次研究揭示了月球的撞擊風暴強度,是呈漸變衰減的趨勢,這個發現有助推動人類重新認識地月系統的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