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有公司聲稱研機械人代替人類懷胎十月 掀道德倫理及合法性爭議
發佈日期: 2025-08-12 19:12
兩岸



人型機械人種類越來越多,內地有公司聲稱,正研究可以代替媽媽十月懷胎的機械人,最快一年內面世。不過,除了科學上受到質疑,道德倫理及合法性亦引起爭議。
這間總部設在廣東的機械人公司,創辦人近日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透露,團隊正在研發一款懷孕機械人,即是將植入了胚胎的孕育箱,放入人形機械人體內,由機械人懷胎十月產下。
卡伊瓦機器人公司創辦人張其峰說:「其實就是跟人,真人懷孕是一樣的。我們只是打造一個這個懷孕的,跟真的這個子宮的,包括它的溫度,還有生長環境、周邊環境,完全是一樣。為了滿足現在一些年輕人不想懷孕,又想要孩子。」
他稱項目籌備了兩三年,客戶可自訂機械人的外貌、聲音等,預計定價在十萬元人民幣以內。
張其峰表示:「我們香港有家公司就專門做這個,馬上也是準備拿到內地,拿到深圳來進行去測試,應該計劃是一年之內,我們的樣機會出來。」
不過這款機械人未面世已引起不少質疑。有兒科醫生指出,該公司提及從胚胎至分娩階段,完全不需要母體參與,認為技術層面上現階段很難實現。又指脫離母體對胎兒的免疫系統、母體抗源等有影響。
在法律層面上,有內地律師認為,應加強在法律及道德上的監管,避免技術濫用,成為社會實驗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