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協同意註銷釋永信戒牒 指行為損害出家人形象
發佈日期: 2025-07-28 19:01
兩岸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公款,以及嚴重違反戒律,遭多部門聯合調查,中國佛教協會今日公告,同意註銷釋永信的戒牒。
中國佛教協會周一發通告,指日前收到河南省佛教協會的《關於註銷釋永信戒牒的報告》,根據有關規定,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對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的戒牒,予以註銷。
佛協形容釋永信的所作所為,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佛教界聲譽,損害出家人形象,堅決擁護和支持對釋永信的依法處理決定。
早在過去周六,網上有人指,每日都會更新的釋永信微博帳號,在上周四更新後再無發布,釋永信的動態引發猜測。
周日晚,少林寺管理處通報,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內地有媒體指,釋永信共關聯八間企業,截至目前,當中五間已註銷或吊銷。
早在2014年,網上已有傳聞指釋永信私生活混亂,而釋永信當時受訪,對事件並沒有正面回應, 2015年,釋永信的徒弟釋延魯,也曾舉報過釋永信侵佔資產、私生活混亂,但2017年官方調查結果指,相關指控證據不足。
釋永信是安徽人,俗名劉應成,1981年,16歲的他到少林寺,1987年全面主持寺院事務。1999年,當年34歲的釋永信升任少林寺方丈,成為少林寺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多年來,他對少林寺進行商業化推廣和營銷,打造「功夫經濟」,被稱為「少林CEO」。2002年9月至今,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延伸閲讀:甚麼是戒牒】
漢傳佛教的出家人不僅有僧籍(類似一般公民的戶口),也有度牒與戒牒(類似一般公民的身份證)
唐代,度牒是尚書祠部所出,故大致與朝廷的詔令文告相類似。牒上詳載僧尼道士的籍貫、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傳戒十師署名以及官署。其格式起首為頒發者的官銜稱謂,次為出度者姓名、出度意願、同意出度的理由,末為年月日及頒發度牒者署銜簽名或鈐印。
度牒材質方面,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元明沿襲未改。
民國之後,已無度牒的頒予,僅存戒牒之制。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由佛教界內部發給,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等。同時,因為戒牒上一般也會寫明此出家人來自哪所寺院,師從哪位大德,在哪裡剃度等個人資訊,戒牒並不會輕易示人,除了自己的師父外,一般只給兩種人看:一是公安機關,以便核驗身份;二是前往住宿寺院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的僧人在到達想要掛單的寺院後,必須在客堂出示戒牒,方可證明自己已經出家受戒,才能為叢林所接納。
資料來源: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