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協會同意註銷釋永信戒牒 形容所作所為嚴重敗壞佛教界聲譽
發佈日期: 2025-07-28 12:10
兩岸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挪用公款以及嚴重違反戒律,中國佛教協會同意註銷釋永信的戒牒。
中國佛教協會發通告,指日前收到河南省佛教協會的《關於註銷釋永信戒牒的報告》,根據有關規定,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對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的戒牒予以註銷。
佛協形容釋永信的所作所為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了佛教界聲譽,損害了出家人形象,堅決擁護和支持,對釋永信的依法處理決定。
少林寺管理處昨晚通報,釋永信涉嫌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延伸閲讀:甚麼是戒牒】
漢傳佛教的出家人不僅有僧籍(類似一般公民的戶口),也有度牒與戒牒(類似一般公民的身份證)
唐代,度牒是尚書祠部所出,故大致與朝廷的詔令文告相類似。牒上詳載僧尼道士的籍貫、俗名、年齡、所屬寺院、傳戒十師署名以及官署。其格式起首為頒發者的官銜稱謂,次為出度者姓名、出度意願、同意出度的理由,末為年月日及頒發度牒者署銜簽名或鈐印。
度牒材質方面,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元明沿襲未改。
民國之後,已無度牒的頒予,僅存戒牒之制。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由佛教界內部發給,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等。同時,因為戒牒上一般也會寫明此出家人來自哪所寺院,師從哪位大德,在哪裡剃度等個人資訊,戒牒並不會輕易示人,除了自己的師父外,一般只給兩種人看:一是公安機關,以便核驗身份;二是前往住宿寺院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的僧人在到達想要掛單的寺院後,必須在客堂出示戒牒,方可證明自己已經出家受戒,才能為叢林所接納。
資料來源: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