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媒稱「內捲式」競爭對消費者弊大於利 分析指價格戰帶來通縮風險

發佈日期: 2025-07-25 16:3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內捲式」競爭,對消費者是弊大於利,令產業陷入困境。有分析認為,有必要整治惡性競爭行為,避免價格競爭造成惡性循環,帶來通縮風險。

內地官媒繼續關注平台「內捲」情況。《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內捲式」競爭,消費者短期確實享受一些福利。但每一輪「燒錢大戰」後,伴隨著漲價,長期來說對消費者是弊大於利。認為當前各大平台在「爭流量」上不時出招。

過度壓低價格獲取市場份額,不僅給自身帶來經營壓力,也容易讓整個產業,陷入花錢買知名度、有量無價的困境。

要引導企業專注於從「價格」轉向「價值」,提升創新動力和市場競爭力,形成健康、良性、可持續的行業生態,將賽道變成越走越寬廣的藍海,而非零和博弈的死胡同。

有分析認為,持續的價格競爭,造成惡性循環,不單只帶來通縮風險,更有礙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渣打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師廖薇說:「『反內捲』其實就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它可能包括一些去除多餘的產能,包括提高一些行業的標準,希望大家能夠在一些比較高的標準下進行競爭,而不是在一個低價,低質量的水平上面互相競爭,配合需求方的一些刺激政策,我們相信在中長期是對中國的通縮,會有很大的幫助。」

國家發改委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就價格法修正草案徵求意見稿,從法律監管體系,加強整治「內捲」,完善低價傾銷的認定標準,規範市場價格秩序。


【延伸閱讀:網絡流行語「內卷」】  

「內卷」,又或稱「內捲」,原意就是「包起來」、「捲起來」,起初是用來形容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後來應用到企業層面,變成形容企業為了從行業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惜打「價格戰」,爭搶市場份額,或者過度重視短期收益,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沒有資源再開發新的產品等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