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老兵稱當年山西百團大戰獲勝感鼓舞 冀中日關係越來越好
發佈日期: 2025-07-25 10:45
兩岸



85年前,八路軍在山西針對日軍補給線發動「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其中一場重要戰役。將士為國犧牲、前仆後繼的精神,至今廣為傳頌。
位於山西省陽泉市,萬里長城「娘子關」一直是軍事戰略重地。附近百團大戰的「血戰磨河灘」舊址,是1940年八路軍突襲佔據正太鐵路娘子關站日軍後退守的陣地,日軍施放毒氣,最終八路軍一團只有17人生還。牆上密密麻麻的彈孔,反映當時戰鬥的慘烈程度。
1940年8月,八路軍為打破日軍藉控制鐵路、公路和碉堡實施的「囚籠政策」,針對日軍運輸補給線,發動五個月大規模進攻,出動105個團、1,800多次行動,殺傷超過兩萬敵軍。
有當年在後方製作手榴彈、現年96歲的老兵形容,百團大戰對激勵士氣有很大作用。
抗戰老兵溫雲甫表示:「百團大戰取得勝利,還是對中國鼓舞、對抗戰的鼓舞非常大的,希望中日關係越來越好,不希望戰爭、不希望侵略。」
范子俠當年是旅長,曾參與大戰中多次任務,最終陣亡。他的後輩收集毛筆、襟章等遺物,追憶他的英勇事跡。
抗日英烈范子俠外曾孫女王亞琪稱:「他在犧牲的時候,他留下的一句話,就是要好好整頓地方武裝,讓大家不要為他傷心難過。」
抗日英烈范子俠孫女范蔚指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英雄爺爺,非常自豪、非常驕傲。」
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日臨近,不少民眾自發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向烈士獻花致意。
山西陽泉市初中生張同學說:「我感受到革命烈士抗日戰爭時的革命信念,以及不怕死的革命英雄大無畏精神。」
山西退役軍人吳先生表示:「歷史就是歷史,有些歷史我們是忘不了,但是有些事過去了,就希望以後和平。」
在紀念碑旁的雕塑名為《奮起的母親》,描繪一名試圖掙脫鎖鏈的女性,象徵中華民族在水深火熱下,仍然自強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