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有員工「隱形加班」獲賠償 律師指維護「離線休息權」需保存證據
發佈日期: 2025-05-04 17:47
兩岸



內地有公司要求員工放工後,以微信回覆工作消息,被武漢法院裁定需賠償員工九萬元人民幣加班費。有律師指,要維護「離線休息權」,員工需充分保存證據。
如今網絡高速發達,不少打工仔即使在休息時間,也會收到很多工作短訊,大家會回覆嗎?
廣州市民孔女士說:「閉眼前、還沒睡覺都會回。忍不住了就走啊。」
廣州市民陳女士表示:「我是自己出去玩都要帶著電腦的那種人,就是已經『牛馬』到這個地步了。」
去年4月,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一宗勞動爭議糾紛案。當事人指,自己經常在休息時間,包括周末、下班後、法定節假日等,處理公司高層以微信發布的工作任務,並向法院提供了微信聊天紀錄、相關文件、工作事項統計表等證據。
法院判決公司向其支付加班費九萬元。公司不服提出上訴,二審亦維持原判。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去年工作報告中,亦記錄了類似案件,當事人向法院提交了聊天紀錄、排班表等紀錄證明,最終法院判決公司支付三萬元加班費,成為全國首例在裁判文書中,明確「隱形加班」問題的案件。
廣州教師楊女士指出:「我覺得維權是有必要的,因為畢竟來說,人人都有休息的權利,能不能實施那可能就是任重而道遠。」
有律師表示,若要維護「離線休息權」,建議員工充分保留加班證據。
廣州律師廖建勳稱:「勞動者對於超過正常工作時間的『隱形加班』,可以保存相關的微信紀錄、工作成果的交付紀錄等證據,然後向用人單位主張加班費。遇到合法權益被侵犯的時候,可以通過協商、投訴和仲裁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他亦提醒,用人單位要保障勞動者的合理休息時間。
【延伸閱讀:公司要求「隱形加班」被判罰案例】
一名李姓員工2021年入職某間公司後,經常在休息時間收到公司主管的訊息,要求回覆工作訊息、修改計劃方案等。2023年,因公司業務調整,該名員工與公司協商離職,並要求公司支付休息日的加班費,共計12萬元,雙方未能對此達成一致,轉向法院審理。
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去年4月受理該案,根據李姓員工提供的微信聊天紀錄、工作事項統計表等證據,證明其有利用休息時間回覆工作問題,且已超出簡單溝通範疇,需進行實質性處理。
對於其提交微信聊天紀錄顯示,在工作時間之外,處理工作事項的時長,應當認定為加班時長。法院最終判決該公司應向李姓員工支付2021年至2023年加班費9萬元。該公司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決。
內地社會內捲競爭嚴重,企業加班文化盛行,官方認為有礙提振消費、不利企業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舉行座談會,與企業負責人討論相關議題。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強調,不得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鼓勵彈性休假。
資料來源: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