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圖輯|惠州「海龜灣」致力推動綠海龜保育

發佈日期: 2025-04-30 20:03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位於惠州的「海龜灣」,是亞洲唯一的海龜保護區,已成立四十年,將繼續致力推動綠海龜保育的科研及實踐工作。

水中暢泳,悠閒自在,但有時會因為視力差而「撞車」。

全球七種海龜中,中國海域擁有五大類。位於大亞灣及紅海灣交界處,亞洲唯一的國家級海龜保護區「海龜灣」,擁有獨特的天然地理優勢,每年六至十月的繁殖季節,都有綠海龜來交配、產卵。

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海龜保育中心主管夏中榮表示:「我們這一片『海龜灣』的沙灘,向外都是沙子的海底,周邊的沙灘兩側就是一些礁岩,上面有海龜的食物,馬尾藻還有石蒓,還有各種貝類,這一帶的環境有大量魚類,生物多元性是非常豐富的。」

保護區首隻綠海龜,2017年透過人工繁殖方式誕生。八年間平均每年繁殖出約兩千隻,每年都放生數百隻長大了的龜,令附近海域的綠海龜數量達到一定水平。

但海龜性成熟周期較長,平均要33年,加上海龜卵只有六至七成孵化率,海龜數量一旦受外界威脅減少,要恢復是極為緩慢。

夏中榮指出:「野生龜在大海中面對各種威脅,特別是漁業誤捕,涉及到各種網具,有圖網、有流刺網、延伸吊,還有一種叫迷魂陣的定製網,每年拖網(捕魚)傷害的海龜,有三十萬隻以上。」

惠州本地漁民,如果在捕魚期間打撈到受傷的海龜,會把牠們送來保護區這裡接受治療。

當局已增撥資金在綠海龜保育科研上,保護區與多間科研機構合作,透過在牠們身上安裝衛星追蹤器,深入研究綠海龜的迴游規律,提高綠海龜的存活率。又呼籲加強公眾的保育意識,減低人為因素對綠海龜的影響。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0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