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上游城市為東江水供港作貢獻 確保港人喝到乾淨水
發佈日期: 2025-04-12 10:05
兩岸



東江水有「生命水」之稱,六十年來源源不絕供應香港人飲用。東江水供港,廣東省上游城市也作出了貢獻,確保港人飲用到乾淨水。
東江源村附近的椏髻缽山,位於尋烏、會昌、安遠三縣交界處。2004年,江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科考小組經過一年的搜集及比對資料,確認東江水源頭發源地,是尋烏縣的椏髻缽山。
東江源村原居民張昌權說︰「這個東江的第一滴水,就是從這裡面流出來的。」
2017年,為了徹底保護東江源飲用水源,尋烏縣遷徙東江源周邊的鄉村共592戶。新區設置小學、醫院、工業園區等,讓村民在這裡謀生。
張昌權表示︰「這麼乾淨的水,供到下面(香港)去,我們盡到這個保護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要確保港人飲用乾淨水,還有一班默默守護水源的護林員。
三百山護林員龔隆壽指出︰「我們主要是巡山,在巡山當中查看有沒有火情,保護好生態。」
長時間在林間巡邏,護林員被蛇咬時有發生。
龔隆壽說︰「這個現在還有傷口,主要我堅持下來,就是希望香港同胞喝的水,和我們家鄉喝的水一樣甜。」
這裡是河源市新豐江水庫,廣東省最大的水庫,是東深供水系統的主要水源區。東江水供港,廣東省沿線的上游城市也作出了貢獻。
河源市水務局副局長賴少略表示︰「我們拒絕了五百幾個有污染的、來我們河源投資的項目,這個投資的額度接近一千億,還牽頭(提請)人大,出台多一個保護新豐江水質的條例,大家共同一起保護我們東江的水源。」
九十年代,珠三角洲城市發展迅速,污染物被雨水沖入輸水渠道。廣東省政府決定興建一條專用輸水管道,自東莞橋頭鎮直達深圳水庫,取代開放式供水系統。
深圳水庫是東深供水工程的最後一站,這裡有最大巡航能力達15公里的無人機自動巡查系統,對水質、水面漂浮物、周圍環境、水庫庫區安全等進行綜合巡視。深圳水庫大樓內有多間實驗室,用於檢測東深供水工程的水質,確保符合標準。
【延伸閱讀:東江水】
為解決雨量不足、不穩的挑戰,香港自1965年起輸入東江水,以滿足本地用水需求。
東江是珠江3條支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的尋烏、安遠和定南縣,自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入廣東省境內,主要供應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及香港超過4,000萬人。
輸往香港的東江水,從位於東莞市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
資料來源:水務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