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上海非遺工藝竹絲編以竹為媒 架起中外文化交融之橋

發佈日期: 2025-04-11 09:2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竹絲編是上海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本細如髮絲的竹絲,也可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一件件竹絲及竹編的工藝品,都是出自程麗之手。她來自「竹編之鄉」四川青神縣,自幼與竹為友,約三十年前來到上海,將編出的作品寄賣,她說專做精細為主。

竹絲編傳承人程麗說:「竹絲扣瓷、依胎成型、藏而不露,就是這個結頭都藏在經線裡面。經線我要把它擺勻,緯線要平、就是不能歪,從上到下就(不能)歪得有弧度的,叫緯線要平,這樣編出來的竹絲它才貼胎。竹絲畫就是要編的話,我把竹絲分成一般1厘米寬度,14根絲或者16根絲,這是我做得最多的,那麼就是1毫米不到。」

一次機會下,她接觸到殘障人士群體,開始幫助他們掌握這門非遺技能,後來更把竹絲編帶到國際舞台。

程麗表示:「當時去巴黎(殘奧會)要做一些伴手禮,所以我就做了這個胸花。這個胸花當時我給它起了名字,叫『胸有成竹、化繭成蝶』。當時的時候在那邊很受歡迎。」

以竹為媒,架起中外文化交融之橋。她說手藝不是「獨門秘技」,而是全人類的財富,希望更多殘障人士掌握,得到更自立、自信的人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