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一站式」長者日間照顧中心 請藏醫助長者「治未病」

發佈日期: 2025-03-31 15:46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面對人口老化,西藏近年出現「一站式」長者日間照顧中心,除了為長者提供興趣班、膳食,還有藏醫協助長者「治未病」,即是預防疾病,並使用大數據記錄長者資料。

西藏地廣人稀,面積佔中國約八分之一,但亦是全國人口最少的地區,只有大約360萬人。這裡出生率高達一成四,位居全國榜首,長者佔比相對較低,但長者人口在過去十年仍錄得三成半增幅,人均壽命增加6歲至74歲。

面對人口老化,拉薩這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一年半前開始營運,為60歲以上的特困老人、留守老人等,有需要長者提供服務。60多歲的扎莎退休後,每星期有兩日來這裡和一眾「老友記」學揚琴。

退休長者扎莎說:「孫子孫女上學以後,沒甚麼其他事情,又不想幹別的事情,自己年輕時候想學的東西,當時沒學到,沒這個條件了,現在就想學,實現一下自己的願望,既能消磨時間,又能自己開心一點。」

除了有興趣班,這裡還有膳食供應、心理輔導、助醫、健康保健等服務,有進駐的藏醫說,一站式服務更方便長者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醫務室負責人嗄瑪堅參指出:「1,300年前,藏醫已經提到了治未病,沒有得病之前防止得病,直接過來這邊測血壓、把脈、問診,就直接可以得到一些服務,然後就配藥,我們有那種陪護人員去拿藥給他配藥。」

現時西藏有65間由政府購買服務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中心主任說,以往西藏雖然都有養老服務,但只會提供食住,已經追不上時代需要,現時他們還會利用「智慧養老」,配合大數據記錄長者身心狀況。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主任索朗次旦表示:「隨著社會的變化,老人需求量就很大,各層次各方面,不僅僅是身體的照料,也需要文化的照料,精神上面的照料,有些老人就是身體沒問題,但是他精神上面,需要一些進行輔導,跟以前比的話層次變多了。」

截至今年年初,中心平均每日接待約100個長者,至今累計服務人次超過11萬。


【延伸閱讀:藏醫藏藥】

藏醫藏藥在西藏民間已流傳二千多年,早在吐蕃時期就形成藏醫獨特體系。公元八世紀,西藏醫聖宇妥‧寧瑪元丹貢布集古代藏醫的經驗,吸收四方醫學精華,編著了藏醫聖典《四部醫典》,後經歷代藏醫補充、註釋,內容日漸充實。到十七世紀末,經第司‧桑結嘉措整理,刊印成書,還製作了一套《四部醫典系列掛圖》,成為流傳至今的藏醫珍寶。

藏醫對人體構造有獨樹一幟的深入了解。按照藏醫的醫理,認為人體由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七種物質(乳糜、血、肉、脂、骨、髓、精)和三種穢物(糞、尿、汗)構成,三者失調,就會致病。

藏醫診斷主要為問診、望診和觸診等,一般將疾病分為寒症和熱症,治療方法有催吐、攻泄、利水、清熱等,除了內服藥外,還有針灸、拔罐、放血、灌腸、導尿、冷熱敷、藥物酥油燙、藥物浴等。藏藥約有一千餘種,常用的基本有400種,多採用成藥。

資料來源:中華文化研究院網站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