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黑龍江鰉魚譽為水中大熊貓 全身是寶內外可吃

發佈日期: 2025-02-19 20:0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提到東北菜,大家或會想起燉菜,但當地人亦很喜愛食魚,在黑龍江省,魚類就多達百種,其中一種魚更譽為水中大熊貓,究竟是怎樣呢?

老式燒汁魚、豉汁盤龍鰻,由多款魚製成的全魚宴,是少數民族赫哲人用來招呼朋友的菜式。這麼多款魚,最矜貴是這條嘴部呈三角形、底面有觸鬚的鰉魚,一般分布在黑龍江水域,最長可達五、六米,重達千斤,又稱水中大熊貓、淡水魚王,為何呢?

餐飲公司副總經理陳子義表示:「它這個渾身都是寶,就是從裡可吃到外,沒有扔的東西。鰉魚現在如果野生的話,是非常難捕的,而且野生的已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不可以隨便捕殺,不可以隨便兒吃,現在我們吃的,就是在撫遠有養殖基地。」

鰉魚古時候是宮廷御膳,專門皇室成員和宮廷大臣才可享用,時至今日,經過人工繁殖,數目多了大家都可以食用。鰉魚單是煮法已有68種,椒鹽魚鱗、鱗魚腹等。

陳子義稱:「最近哈爾濱最流行的鍋包鰉魚,用鍋包肉的做法,做的我們的鰉魚肉,這個菜講究大甜大酸、大酸大甜,然後是外焦裡嫩。」

東北魚吃起來,與南方魚又有何分別呢?

陳子義認為:「我們叫寒地魚,也叫冷水魚,因為在東三省氣溫特別寒冷,魚在水裡牠是在不停游動,因為牠要發熱,所以牠的肉會更緊實一些。北方魚比南方這個魚,我認為,那個口感更緊實一些,而且牠沒有多餘的油脂,就像人健身一樣。」

至於在哈爾濱冬天捕魚,陳子義指他們一般會鑿冰取魚,冬捕節時會用大盤將魚打撈出,撈出的魚往往上萬斤。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