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廣州博物館展出「蛇」文物

發佈日期: 2025-02-19 09:20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乙巳蛇年,廣東有博物館展出與蛇有關的文物。

嶺南地區高溫多雨,經常會見到蛇。古時南越人會捉蛇、食蛇。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院展出的銅烤爐等文物,都是古時會用來烤蛇或煮蛇羹。這件「人操蛇鎏金托座」,設計取自「越人操蛇」傳說,象徵驅邪避惡。

廣州南越王博物院講解員李依凡表示︰「我們看到越族大力士口中含有一條雙頭蛇,他的雙手和雙腳各纏著兩條蛇,分別向左右方向延伸,這反映出了當時越族大力士跟蛇搏鬥的場景。」

蛇又稱「小龍」,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龍蛇混雜,蛇文化和龍文化的關係非常緊密。這件文物上的三條是蛇,還是龍?

李依凡稱︰「龍是取自蛇的意象的,所以有些觀眾也會認為這三條游龍的形象跟蛇比較接近。」

廣東省博物館也有不少與蛇相關的文物,包括這件19世紀廣州製作的卡片盒。

廣東省博物館講解員全麗靜說︰「中間主體部分是與今年蛇年非常應景的蛇紋,寓意吉祥如意。」

這條天然野生巴羅克珍珠黃金蛇形頸鍊,以鍊為身、只保留蛇頭,口含的珍珠。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