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掠影】廣州小馬站流水井遺址新發現古建築

發佈日期: 2025-01-10 09:21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廣州小馬站-流水井古城遺址,近期考古人員有新發現。

考古人員在小馬站-流水井古城遺址埋頭苦幹發掘及清理,這幅古城牆建築終於重見天日。另一角度看,古城牆又被另一幅更高的城牆「疊羅漢」般壓著。

考古人員解釋,這裡的古城牆經歷四個朝代的疊壓,由東漢末年建成後,到東晉、南朝時期不斷修繕和加建,沿用至唐代晚期。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主任程浩說:「這將近700年間,廣州城的西界,或者說廣州城的西城牆,就沒有發生過變化。你可以想像在東漢一直到唐代,這邊都是一個崗地,然後從這個崗地一直往西,一路斜坡下去,就是當時城外的一個水域,廣州城天然的護城河。」

今次另一重大發現,是發掘到南漢仙湖東側的石護堤。

程浩指出:「只知道書上記載(仙湖)長五百丈,大概長1,500至1,600米,那這次我們就挖出了它的東邊界。那麼整個仙湖就是從這開始,向西就是水域,它就是因為在南漢仙湖或西湖旁邊,所以把它叫做西湖路。」

在這個2,400平方米的遺址內,至今有2,800件建築構件、城防用具,以及漢代至民國時期的各類器具等文物出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