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成立基金會改善新疆農村幼兒健康及教育 靠少數民族家訪員奔波

發佈日期: 2024-08-22 17:46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的基金會,在新疆推出計劃,改善零至三歲農村兒童早期健康和教育,背後靠一群少數民族家訪員奔波。她們平日是怎樣培訓的呢?
 
這些精緻的玩具,全部出自她們的巧手。這群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的家訪員,每次出動前都會進行集體備課,匯報家訪進度,也有模擬訓練。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吉木乃縣,展開針對零至3歲幼兒的早期養育計劃,會招募縣裡的家庭主婦,並培訓她們做家訪員,目前已有約30人。她們不少是哈薩克族,每人都有十多個學生,平均每月可領取1,600元人民幣津貼,冬天還會有三至四個月的高寒補貼,每月500元人民幣。

這位督導員以前是幼兒園老師。

哈薩克族督導員加孜拉指出︰「我懷了二胎,突然出了車禍,孩子早產腦出血,我放棄了這個工作。」

她逃出鬼門關後成為家訪員,重新投入自己熱愛的工作。

努爾古麗是認識自己孩子的家訪員後,決定加入,至今已七年,現在負責跟進十多個孩子,希望其他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一樣受惠。
 
哈薩克族家訪員努爾古麗稱︰「我們家孩子也是以前也是內向,然後不會表達甚麼,後來家訪了三年以後,他在幼兒園也優秀,然後幼兒園畢業那天,她也當了小小播報員,她現在也是挺活潑的,不害怕,現在可以當主持人了,都是家訪老師的功勞。」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研究院技術顧問楊一鳴表示︰「兒童的大腦的發展,往往是根據來來回回的關係、交流,就等於我們現在有一個詞,就是發球回球。娃娃他開始很小的時候,他還不會說話,可是他會咿咿呀呀的,或者他用眼神給母親觀察。」

計劃也會定期舉辦親子活動,家訪員也要一起參加。這類親子活動每個月舉辦兩次,除唱歌跳舞外,有時也會有講故事。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