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農業科學實驗樣本隨天舟六號升空 冀提升耕地效率

發佈日期: 2023-05-15 03:43
兩岸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隨內地貨運飛船「天舟六號」升空、前往中國太空站的,包括中文大學團隊農業科學實驗項目的樣本,是本港首次同類研究在太空進行。

上周三發射的「天舟六號」,「座上客」包括香港代表。就是這種存在土壤的細菌根瘤菌,它能與豆科植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並將空氣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氮是蛋白的主要組成,固氮後,植物不用額外施肥,都能「自給自足」。

為了進一步研究如何善用這種菌,中大研究團隊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支援下,將「根瘤菌」送上太空,進行艙內、艙外「離地」實驗,篩選新菌株。

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林漢明說:「我們希望空間的微重力,或是特殊的射線讓它產生一些變化,希望能夠提高其抗逆力,令它們在更多邊緣土地能應用,希望提高固氮能力,令我們更有效利用空氣中的氮,減少需要的氮肥,希望提高每個面積產量,用少一些耕地,就有更多農作物。」

研究團隊指種植每公頃大豆,如果人工施加氮肥,會產生九百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有根瘤菌固氮,能大幅減少碳排,配合到國家邁向碳中和。今次「根瘤菌」返回地球後,是否就能即時應用?

林漢明指出:「在太空內會產生隨機變化,我們暫時無法在太空,指定有何變化可做,但這隨機變化,回到地球後就要篩選,所以未必每個變化都好,有多好呢?我們一定要與大豆互作,因為只靠細菌又不是我們吃的東西,所以細菌一定要與大豆產生互作而產生成功,這很複雜,這做法沒甚麼人做過。」

中大研究團隊稱,現在仍然是第一階段,未來希望能夠做到更複雜的研究,預計年底會再將這三款大豆帶上太空。

●點擊下載《無綫新聞》app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