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向芷希捐贈心臟8分鐘完成交接 有醫生倡兩地應啟動討論器官互享機制
發佈日期: 2022-12-19 17:35
兩岸
粵普本港器官捐贈率低,有港大醫學院教授期望政府長遠建立清晰透明機制,讓香港市民接受內地公民捐獻的器官,有醫生亦認為兩地應啟動討論器官互享機制。 本港完成首宗由內地運來的捐贈器官移植,受贈者是患上罕見擴張性心肌病變的四個月大女嬰芷希。 新華社發布片段,顯示上星期五手術當日下午5時許,內地開始摘取捐贈者心臟,醫護先向捐贈者致敬,再用48分鐘完成手術。 救護車將心臟運至深圳灣口岸,內地工作人員與香港醫生在特別通道進行交接,簽名作實。交接工作用8分鐘完成,再由香港警車護送救護車。到晚上8時許,將心臟運抵香港兒童醫院,開始移植手術,全程用了不足三個小時。 港大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指,本港器官捐贈率低,每百萬人只有不足五名捐贈者,相信今次案例有助市民了解內地器官捐贈制度。 港大臨床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表示:「香港一直都接受腦幹死亡的病人;內地器官捐贈者的甄選有點不同,接受心臟停頓而過世的病人。但隨著內地近年對腦幹死亡認受性高了,所以現在更多腦幹死亡的捐贈者出現。」 他指出,內地器官捐贈制度已越來越優化,認為兩地應就器官共享建立長遠機制。 陳智仁說:「有一個清晰機制,知道捐贈者是甚麼原因過身,可以確保是無償捐贈。特區政府和內地政府有緊密的聯繫,比如指定幾間三甲醫院,起碼至少一定有保證。」 有醫生指出,器官分配與共享在歐美國家已落實多年,認為本港和內地政府可以仿效,討論相關機制。 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周嘉歡指出:「歐洲很簡單,每個國家都有輪候名單,輪候名單中找不到適合的人,就送出去,因為器官是如此珍貴的資源,無理由浪費。只要機制建立得清楚,大家跟著這條路走,我不覺得有問題。」 她又指香港與內地距離近,運送上應不太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