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中小飲食業經營改善有快餐集團盈警 有學者指傳統模式失競爭力
發佈日期: 2025-11-12 18:33
財經


本港中小型飲食業經營有改善,但就有快餐集團繼續發盈警。有學者認為,除因為消費模式轉變,傳統快餐標準化模式,正失去競爭力。 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中小型企業業務調查, 覆蓋了600間、少於50人的中小企。 十月份收益指數上升,特別是飲食業,營商氣氛以至經營預期都有改善。 但大企業經營未見樂觀。將於本月下旬派成績表的大家樂集團,上星期發出預警。預計截至九月底止上半年度,純利將倒退六成半至七成,已經集團連續三次發盈警。 業績差受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市民外遊消費,以至旅客消費疲弱等。 有分析認為,集團式的標準化經營,在效率上具有優勢,但隨著消費模式的轉變及市場競爭增加,快餐質素及服務難再滿足消費者需求。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過往因為香港的快餐業,均是由幾大的快餐店壟斷,所以產品、服務及質素,都維持某一定的水平。問題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食來食去都是這幾間快餐店,都可能會悶。再看目前的兩餸飯,針對那些地方、旺的區域,很多時於寫字樓附近,甚至或一百元一個兩餸飯,可以食到龍蝦,這些是傳統快餐店難以給予的。做兩餸飯的店舖,有部分是以前小菜或食店轉型,一向做開小炒,對於食材的處理及掌握,一定比起中央廚房的快餐店為好。」 他又表示,除了本地小店,近幾年內地的餐飲企業相繼來港發展,以香港作為試驗場,作推廣及開拓品牌。消費者餐飲選擇多了,對本地傳統快餐行業亦構成競爭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