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研設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 學者倡僅允專業投資者參與

發佈日期: 2025-04-21 06:16
財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正研究設立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有證券業界認為,機制可以令小股東有最後套現機會取回部分損失;有學者則指,退市公司一般屬高風險,建議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

《財政預算案》提出,研究設立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據報港交所與證監會正著手規劃有關機制細節及建議。

上市公司要退市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長期停牌、未能發布財務報告,又或者未能維持公眾持股量等違規行為。2018年以來,便有約224間上市公司退市。今年有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包括了中國恒大等,至少8間內房企業。

有業界認為,設立機制不單只讓投資者有機會收回部分失地,對退市的公司亦有好處。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說︰「多一個渠道給一些臨危公司或出現問題的公司有一個逃生,即是可能挽救返自己公司的機會、也都是給投資者一個機會。如果我用瑞幸咖啡這個例子,即是真的是一個翻身,不得不排除會有這一日一句説話總好過沒有,其實很多客拿著(退市公司股票)去當牆紙都不想、眼冤啊。」

有學者則指出,由於投資退市公司風險會較高,建議場外交易機制讓散戶股東沽貨套現之外,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因為(退市)公司本身不符合上市條件,因此才要退市,所以二手市場買賣不能再讓普羅大眾買賣。通常已退市的二手市場,能夠參與購買的都是一些專業投資者。香港也有專業投資的界定,一是有很多投資經驗,又或者本身擁有的資產,多到可以容許冒一定的風險,又或者是機構性投資者。」

他又指,機制必須有清晰的門檻,涉及財務造假或清盤訴訟的公司都應該排除於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