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樂|短炒個案增加 學者提醒樓市充斥利淡因素入市需謹慎
發佈日期: 2025-04-03 20:12
財經



樓市全面「撤辣」一年來,短炒個案增加,有投資者透露,近期已加快入市步伐,不過學者提醒,樓市仍有不少利淡因素,入市前要小心風險。
樓市全面「撤辣」以來,短炒個案急增,吸引不少投資者參與,呂宇健就是其中之一,特別在新一份《預算案》放寬細價盤印花稅後一個月,已動用約4,000萬元,買入10多個400萬元以下物業,部分已獲利離場。
投資者呂宇健表示:「我的策略是這樣,銀行估價低水一成買入,再高水一成沽出,假設單位300多萬元,繳付雜費後賺30萬元,賺幅約一成。一個多、兩個月成交期,再過一個多月沽出,三個月做到一成多、兩成純回報,一年四季,每年已逾五成。」
代理統計也顯示,「撤辣」一年以來,41,000多宗二手私人住宅買賣,一年內轉手有141宗,佔比約百分之0.3。呂宇健認為,銀行放貸審慎,不擔心十多年前炒風重現。
呂宇健認為:「市場過去這一季開始報道短炒獲利,變相從投資角度有賺有蝕,這樣才有新資金進入市場。以前是一名業主買三個單位,炒風就熾熱,現時銀行取態是不接受『摸貨』按揭申請,相對地有實力買家,有能力支付全額樓價情況下,才能享受到低水物業。」
不過要留意,樓價持續於八年多低位徘徊,市場上仍有不少蝕讓個案,學者也提醒,樓市充斥不利因素,入市前要量力而為。
經濟學者李兆波認為:「經濟復蘇不如預期,甚至有些金融機構裁員,也看到現時政府財赤,公務員不加薪、凍結薪酬。美息下降速度不一定符合預期,美息就算下降,香港也不一定完全跟隨。另外還有戰爭,這麼多變數加起來,若進行炒賣而時間不合適,對於沒實力投資者來說,相對風險也大。」
李兆波預期,樓價未來一年將持續膠著,入市前應做好風險評估。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