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盤市場淡靜 有發展商認為樓盤定位不同減價未必可促銷

發佈日期: 2023-12-21 20:14
財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新盤市場淡靜,市場預期,整體一手買賣登記可能創歷史第四低紀錄。有發展商承認旗下項目銷售差過預期,但認為樓盤定位不同,不一定減價就可促銷。

2023年樓市氣氛不似預期,今年來有30多個全新盤應市,涉及逾14,000伙,不過暫時賣出不足一半,整體一手買賣登記更可能跌至約10,500宗,創歷史第四低。

有推售啟德新盤的發展商承認今年成績未如理想。

嘉華國際營銷及市場策劃總監溫偉明說:「疫情過後,整個經濟結構有所改變,復蘇也未如我們預期。我自己看今年的銷售是合理的。很多事情加起來,令今天現在樓市的復蘇步伐,與經濟一樣未如理想。最大一個因素始終是息口,最低息時,我想是2010年,實際供款利息不足1厘;現在就算封頂在4.125厘,每100萬元來說,供多1,000元,這已是一大因素令樓市慢下來。」

為了挽救疲弱市況,個別發展商選擇減價賣樓,如油塘及天水圍項目,均成功以低價搶佔市場。不過,溫偉明認為,只有上車盤才能減價促銷,一些中、高價單位即使定價有折讓,也未必受歡迎。

溫偉明表示:「若價錢跌至上車人士的範圍,就有一定捧場客,因那是真正的剛性需求。若到了中價盤,那些人可能較多持觀望態度。所謂『中產貨』,不是真的很價格敏感或具彈性,所以我們在這定位、做這些人的市場,我們看不能純粹減價,因別的樓盤減價有反應,不代表這樓盤減價有反應。」

有分析指,本港經濟動力不足,加上息口高企、股市波動,影響入市意欲,估計發展商為加快去貨,未來一年將繼續以先求量、後求價的策略賣樓。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稱:「這視乎發展商的推盤策略,若手頭上有一定存貨,發展商需資金回籠再發展,所以只要在不虧本的情況下,看到越來越多發展商願意減價,而且價錢越來越便宜,的確有這趨向。」

隨著各項人才計劃實施,吸引潛在買家來港定居,陳海潮預計,明年一手成交有望回升至15,000宗水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