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導航】人工智能螃蟹量產

發佈日期: 2023-06-23 10:00
財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郝小添是一間人工智能(AI)農業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去年他和另一位拍擋研究在室內量產螃蟹。他們設計了一套養殖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機械人,透過鏡頭和感測器,可以24小時監控螃蟹生活環境,好像水溫、水流、營養值等等,繼而作出相應調控。

而系統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量產軟殼蟹,而現時一般我們食用的軟殼蟹,也是經過冰鮮、以進口為主。

人工智能農業科技首席技術官郝小添表示:「軟殼蟹是螃蟹成長過程中,退殼之後數小時之內,舊殼退完之後,新殼還未生長、還未變硬,那個狀態就叫作軟殼蟹。現在我們是養一期脫殼,所以我們養最少56克,我們都可以養到。由50克養大致20天,可以成長到100克。」

室內養殖的話題,本節目之前都有接觸過。無論動物也好、植物也好,要成功調控出合適的生活環境,都需要反覆嘗試。

時至今日,他們設計到第四代系統,調校出來的環境數據,讓他們在只有400呎的空間,養活到300隻螃蟹,大細由50克到300克都有。自動化為養蟹削減人手,尤其在香港就有助激活本地漁業,解決地租等成本需求。

郝小添說:「我們最重要是這部機械車,可以每日全自動吸走污染物,這是第一點;第二就是可以幫螃蟹影相、拍攝影片,跟著把影片上傳到雲端,那個人工智能的影像辨識,人看其實是沒可能的,很辛苦,而且人工成本高,所以我們自動系統可以全自動幫我們做這些東西,才可以維持環境穩定,最適合螃蟹生長的環境。」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