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當局不排除社區有隱形患者 指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應加強防護

發佈日期: 2025-08-04 18:32
基孔肯雅熱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過去一日無新增基孔肯雅熱個案,衞生防護中心指,不排除社區有隱形患者。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立即進行全港大型滅蚊行動。

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12歲男童仍然留醫、情況穩定,無出現併發症,已經退燒、皮疹亦都減少。同住家人無病徵,包括同行到過佛山的媽媽。

基孔肯雅熱病毒潛伏期是3至8日,衞生防護中心不排除社區有隱形患者。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指出:「根據文獻,約百分之15至20多病人可能真的不會出現任何病徵,但一般這些病人如沒病徵,他們身體血液病毒含量,都會相對較低,對傳播至蚊子風險都較低。」

中心指基孔肯雅熱死亡率低,少於千分之一,但免疫力低,如長者或有慢性病患者,就要加強防護。

歐家榮表示:「有機會關節痛持續,有些人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持續數年時間,另外有高風險人士可能出現併發症,如心肌炎,影響神經系統,甚至器官衰竭。」

基孔肯雅熱主要經伊蚊傳播。根據食環署在全港64個地點,設置的監察誘蚊器。

最新七月第一周數據,市區的啟德北、藍田,及將軍澳北,都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警戒水平,而馬灣蚊患是最嚴重,食環署指會按指數,即時採取針對性防蚊滅蚊措施。

有議員認為應更頻密公布蚊患數字,並立即全城滅蚊。

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認為:「香港有這蚊子、又有這病毒患者出現,我們的警覺性不應等到,有更多個案出現才進行大型滅蚊行動。」

當局表示要避免被蚊叮,可於外露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戶外活動時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延伸閱讀:基孔肯雅熱】

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熱後會出現發燒和嚴重關節痛。「基孔肯雅」是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出現紅疹。症狀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持續數天。但有些患者的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

治理方法:
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資料來源:衞生署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