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料港府新「復常」路線圖致疫情橫行較長時間 有議員指影響與內地通關

發佈日期: 2022-03-21 19:0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有學者估計,新「復常」路線圖會令本港疫情較橫行較長時間。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若放寬又不做全民檢測,影響跟內地通關;有議員兼行會成員認為,調整措施有需要。

政府在疫情未有大幅回落下,宣布一個月後若無反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有學者稱,以現時市民出行次數增加,估計到下月尾,每天約有四千至五千新增確診。若屆時逐步放寬,每日四位數字新增個案將持續一段時間。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表示:「擔心就是如果當社交距離措施一放鬆,當感染人數仍維持一定水平,對這班一直留在家中、無外出長者有機會構成一些風險。疫苗通行證推行時間,跟四月廿一日(放寬)推行時間拉近,一致點會較穩妥。」

不過他稱,隨著三針接種率上升,將跟放寬措施產生的風險「對沖」,相信疫情會橫行一段時間,七月初才有望回落至三位數新增確診,但不會自然「清零」。

政府新的抗疫「路線圖」是否跟內地的策略不一致?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稱:「我認為不一定是背道而馳,但香港與內地的防疫政策就肯定是並不協調。考慮目前疫情嚴峻,再說內地與香港通關根本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內地又擔心,香港的防疫抗疫措施太嚴厲,亦可能影響國際聲譽及國際交往,以致引發內部不滿及怨氣,不利香港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可能從內地角度,對特區情況多少既擔憂,又未必完全不體諒,亦有多少無可奈何。」

有商界代表兼行會成員強調,調整入境安排有其需要,但仍然有「把關」。

經民聯商界(一)議員林健鋒稱:「並不是『無掩雞籠』,任由那些人自由出入,入境要求仍然很嚴謹。看這件事情應該闊些去看,有些人可能要來香港商談一些合作、未來發展。如果不可來港,香港會喪失好多商機。」

有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就認為,逐步放寬的前提是必須進行全民檢測,否則與內地通關無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