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及隔離設施超出負荷有幼童輪候入院不果 議員倡立即徵用校舍等
發佈日期: 2022-02-14 22:00
港澳



醫療和隔離設施超出負荷,當局說病床只能預留給長者及兒童。但本台收到個案,不足兩歲幼童發燒,快速測試呈陽性,到急症室求醫,被要求坐在急症室外等兩日。
住在屯門的鍾先生,家中有長者和兩個小朋友。外傭上星期四頭痛及喉嚨痛,快速測試呈陽性,鍾先生擔心家中「有老有嫰」,於是送外傭到醫院。但留下檢測樣本後,醫院要求她自行乘交通工具回家。
鍾先生說︰「最小的小朋友兩歲都未到,又未打疫苗,我們都很緊張,都不停在消毒,一直都未停過。我們全家連嬰兒口罩都出動,連睡覺都戴上。」
到上星期六,一家人最大的憂慮成真。還未到兩歲的女兒發燒,快速測試也呈陽性,但去到醫院,連測試都無做就要回家。
鍾先生指出︰「去屯門醫院排了一會兒隊,他給我們去隔離區,其他人不能進去。在露天的冷巷叫我太太和女兒等醫生,要等兩至三天,其實也冷的,亦是露天的。根本我覺得其實是等不到的,我太太馬上哭了。」
到了星期日,醫管局指會優先將病床預留予確診長者及兒童,以為終於有希望。結果是星期一下午,鍾先生的女兒等到自行退燒,都未等到做檢測,也未接受任何治療。
鍾先生表示︰「我不停跟他(衞生署)說,我的小朋友只有兩歲、疫苗都未打,我們很害怕。他們只叫我們冷靜,說耐心等候。很不開心、生氣。疫情都已經兩年了,一個浪蓋過來,就說醫療系統已經崩潰了。」
現時醫院隔離設施使用率已經接近九成,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政策和現實有明顯落差。
民建聯香港島東議員梁熙稱︰「政策很理想,但現實非常骨感,最後他們還是要等三天。如果是小朋友和長者,因為他們的危險性較高,所以我們都希望可以給他們綠色通道或者關愛隊。」
他建議政府立即調撥資源,包括徵用度假村、校舍或酒店等,做隔離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