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訓局研發實時手語翻譯系統 收集數據並連結手語詞彙

發佈日期: 2021-03-02 23:2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本港有超過十五萬名聽障人士,不過懂手語跟他們溝通的人不多,實時手語翻譯系統可能幫到手。

打開智能應用程式,用手機鏡頭記錄前方做手語的人的動作,等待大約五至六秒。「我想食早餐」就可以翻譯出來。

這個實時手語翻譯系統,年多前由四名修讀軟件工程的職訓局學生,花了約一年時間研發。負責的老師表示,內置「三維手部動作追蹤系統」,顯示每隻手各21個檢測點,用來收集數據。

IVE(沙田)資訊科技系署理高級講師郭譽豪表示:「例如手掌、手背或者手的關節,當它(系統)認識了關節之後,就會轉為一些座標數據,然後儲存在數據庫中,將手部的數據透過深度學習,連結到手語詞彙當中。」

手語並非世界共通的語言,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手語,這個系統只是針對香港的情況,如果做錯,當然會有不同意思。如再做「我想食早餐」的手語,但「食」字放錯位置;「想」字的手語,由橫向變為向前。

IVE資訊科技學科高級文憑畢業生張皓源稱:「正常做『想』(動作)是這樣,但如果我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做了向前或向後,這就有機會有誤差,我們就需要先看看那些數據是怎樣,再作出修正。」

他指每個字詞,一般只要做二十、三十次相關手語,就有足夠數據加入翻譯系統,但好像「打邊爐」這個較多動作組成的手語,要有更多數據,才能讓系統徹底了解之間的關係。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