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及疫情夾擊報紙銷量 報販指行業將逐漸消失

發佈日期: 2020-12-13 10:4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資訊發達,一部手機能知天下事,越來越少人會買報紙;加上疫情夾擊,報紙檔買少見少,報販會有甚麼出路?

由晚上至早上、二十四小時無休,說的不是便利店,而是報紙檔。

報販超哥指:「我們這裡的報紙很早便會送來。沒有理由收了攤檔,(早上)五至六時又開檔,不如直接做二十四小時。」

在八十年代末,本港持牌報販數量超過一千個,其後報紙檔數量不斷減少。2000年報紙檔有約850檔,2011年減少至535檔;截止今年9月30日,報紙檔只餘下356檔。

報販娟姐表示:「報紙都是賣數十張,整個報紙檔行業情況都是差。」

除了因為報紙銷量不斷減少外,報販牌照規定只可以售賣十二種物品,包括紙巾、香煙、打火機、香口膠、糖果、涼果、電池、原子筆、樽裝蒸餾水、小飾物、利是封、流動電話儲值卡等等。

另外,食環署還會因為報紙檔面積超標而檢控報販。牌照規定,報紙檔面積為1.8米乘0.45米,高度不得超過2.5米。

娟姐稱:「汽水不可以賣,但是我們都是照賣。整個檔口如果甚麼都不能賣,怎樣賺錢?怎樣會有收入?他(食環署)抄牌我們都要照賣。」

娟姐說收告票是家常便飯。這一天她上庭,一共處理三張由食環署發出的告票,每張告票罰款750元。

根據食環署數字,過去五年,每年平均向報販發出超過1100張告票。去年總共發出897張告票,而截止今年9月則發出了416張告票。主要涉及條例,包括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持牌人不得將商品及設備放置在攤位以外地方等違規行為。

娟姐說:「我們現在要求政府體諒我們的環境,減少向報販發出告票;放寬賣飲品,讓我們可以多賣一些飲品。我覺得這個行業都是逐漸消失的,又不能賺錢,沒有人想做,我的兒子都不會想做。」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