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路工程延誤個案增 專家指有科技助了解地底管線

發佈日期: 2018-06-08 20:41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任何人要在公用道路掘路,必須向政府申請許可。審計報告調查發現,掘路工程延誤有惡化跡象,原因之一是「地下情況複雜」。有管線專業人士說,現時已有科技協助加快了解地下情況。

荃灣西樓角路天橋要加建升降機,工程前年第一季已經開始。

有市民說:「兩年了,現在仍沒有起色,我覺得一般吧。」

另有市民表示:「如果長者經常要走樓梯過天橋,會很辛苦,有升降機會方便些。」

工程原本預計今年中完成,後來申請延期逾四百日。路政署解釋,因為管線分布和位置跟記錄不符,搬遷管線需時較長,同時要改動升降機設計,去避開某些管線。

荃灣區議員林發耿稱:「你也看到,這裡有高壓電線,有煤氣喉、光纖線、電視線,有很多組,這樣的而且確受到些阻礙。」

審計報告調查發現,掘路工程延誤有惡化跡象,跟2010年相比,2016年獲批的延期申請大增八成。路政署指,「地下公用設施造成阻礙」、「地下情況複雜」等,都是延期的常見原因。

目前的管線記錄沿襲於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前,而以前只有手繪圖,所以地下管線的資料經常會缺失、錯漏。

香港管綫專業學會會長黃敬說:「一般管線有五種,就是水喉、電話、電力、煤氣和渠。例如他正在探測水喉,水喉一般用電流方法,將電流輸入水喉,然後手持探測器,便可探測出電流。」

現今可用儀器探測不同管線的位置和深度,先記錄數據,然後用電腦繪圖。

黃敬指出:「這裡有個信號,去到最高的位置就是我們要找的信號,找到之後就可以探測深度。這個深度是廿一厘米左右,要一點一點做,所以很花時間。」

黃敬指,管線探測可以按不同精確度分成四級,以第四級探測取得精準數據,做出的立體管線圖才有意義。黃敬指:「我們在整個灣仔北地區做了一個三維圖,地底就是這樣子。我們就是要告訴大家,技術已存在。」

目前,大部分公共事業機構用二維平面去記錄管線資料。審計報告提出,長遠而言,必須提升至三維立體數碼記錄。路政署正試行綜合地下設施模擬系統,試驗期至今年年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