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風癩」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發佈日期: 2015-03-23 23:43
港澳
醫療:「風癩」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不少人都試過出「風癩」,除了皮膚紅腫及痕癢外,嚴重的更會有生命危險,為何會這樣呢?

上半身長出紅疹。全身皮膚痕癢難當。醫生診斷是出「風癩」。許小姐說:「其實好像一塊塊,好像小水泡,感覺很灼熱、發癢,有些刺痛。」她要吃藥及外敷類固醇治療。

「風癩」醫學名稱為「蕁麻疹」,港大醫學院皮膚科求診數字顯示,約一成個案與「風癩」有關,當中一半患者病因不明。醫學界大致認為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有關。患者對某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刺激皮膚內的肥大細胞釋出發炎因子,局部血管擴張,體內血液滲出,導致皮膚腫脹。患處一般在24小時內消退,但會在其他部位再次出現。約一成人更會引致嚴重徵狀。

港大醫學院內科系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說:「例如口唇、舌頭腫脹,當你有這種感覺,你不應等待,應立即到急症室。因為如果喉嚨或咽喉裡的黏膜組織很腫脹,其實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全封閉氣道,不能呼吸會有即時生命危險。察覺不到甚至有生命危險,其實(可能性)很低,可能低於百分之一。」

一般急性「風癩」會在六星期內痊癒,至於慢性「風癩」,不少都由「物理性」造成,例如拿起一定重量的手袋數分鐘以上或穿緊身衣服,部分人因重力或壓力,導致局部皮膚出「風癩」。

皮膚發癢,擔心是否出「風癩」,或可嘗試用竹籤或筆在手上劃一條長五至十厘米的直線,力度令皮膚感到壓力便可,待五至十分鐘後,如果直線變得浮腫,並感到發癢,即代表很大機會出「風癩」,建議需要求醫。 

「風癩」發病原因有過百種。食物,例如海鮮、雞蛋、牛奶中的蛋白質;藥物例如抗生素盤尼西林,因為與免疫系統不相容,可能產生敏感反應。

急性風癩患者過了幾個星期後,大部分會自動回復正常,但患者會因再次接觸致敏原而翻發,醫生建議要避開致敏原,亦要避免飲酒,因為酒精會令皮下及淋巴血管擴張,誘發出「風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