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系列2》:骨癌(一) 今早十一點半無綫新聞台

發佈日期: 2017-11-18 11:3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癌症博士本星期拆解兒童癌症中,較常見的「骨癌」,每年新增約十多宗小朋友和青少年個案。骨癌很少機會遺傳,反而要留心常見症狀,如果某些部位的骨及肌肉持續覺得痛及腫脹,都要提高警覺。現在先帶大家認識一位兩度患癌的少女,如何「化絕望成為希望」。

十九歲的卓妍第一次上門家訪,探望不認識的癌症病友。

卓妍稱:「紫瑩,我是『願望成真基金』義工卓妍,今天幫你完成願望,送給你。」

紫瑩回應:「多謝。」

她都是「同路人」,一出生就發現患胚胎細胞癌,經手術及治療已康復。不過,三年前她再次生病。

骨癌康復者卓妍表示:「發燒及肌肉痛,是背脊肋骨。」

檢查證實這次患骨癌,幸好腫瘤沒有擴散,醫生為卓妍進行化療縮小腫瘤,再將它切除,背部留下三十厘米疤痕,整整一年不能上學。

卓妍表示:「有不同病人見到,其實大家都很努力,默默努力做治療,完成治療,我覺得不只有我在努力,全部人都一樣默默耕耘,所以不能經常覺得自己最慘。」

兩次癌症都沒有奪走生命,卓妍反而找到生活態度。

卓妍指出:「那段時間反而令我反思很多,原來我找到自己方向,原來我能力都可幫助有同樣經歷的朋友,一起經過,我想做社工就是這原因,希望他們覺得這段路真的不孤單。」

為甚麼會有骨癌?兒童患上骨癌,包括相信與基因突變有關的「尤文氏瘤」,及成因不明的「骨肉瘤」。醫生指,約一成腫瘤生長在盆骨或腰骨,兩成在手臂骨附近,餘下七成都在膝頭附近,例如大腿骨。

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黃國全表示:「腫瘤細胞在骨生長,它不會消退,只會愈來愈大,症狀只會愈來愈不適,那些痛楚不走動都會痛,晚上痛得不能睡覺,如果有些情況撞傷,三數星期都沒有痊愈,真的要帶他去看醫生。」

至於治療一定要結合化療及手術。

黃國全表示:「我們不確保那些細胞,一定可以完全被化療殺死,一定要將原發性的骨腫瘤,很乾淨地切除。同一時間要保留附近神經線血管,變成做完手術後,肢體才有功能、有血氣才會生長。」

腫瘤覆蓋骨的範圍,手術切除後會有缺口,大部份會用人造金屬重建,再做物理治療重新鍛練,肢體就可回復功能。醫生指,大部份患者復發都在五年內,如果確診時沒擴散,經治療後存活率一般有七成。

下一集,會帶大家看一名病情較嚴重、要截肢的病人,康復之路如何。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