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港大醫學院推手機程式 計算病人心臟病復發機會

發佈日期: 2018-05-21 15:26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每年新增約一萬宗急性心臟病發,即使病人做過「通波仔」手術,仍有機會復發。港大醫學院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計算病人的復發機會,協助醫生篩查高危人士。

李先生曾經三次急性心臟病發,每次都有做「通波仔」,即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打通心血管,但都未「斷尾」。

李先生說:「以為一次通波仔就沒事,我已經康復,吸煙、可能不戒口,又少做運動,所以形成心臟病,試過第三次後,所有習慣都保持,做運動、行山、游水、進食小心,盡量肥膩及內臟少吃。」

每年有約百分之三,好像李先生這類病人,做「通波仔」手術後急性心臟病復發。

過往醫學界無方法找出這群高危人士,港大醫學院上月底推出應用程式,參考國際上有關心血管疾病引致死亡的研究數據,推算出病人未來一年因心臟病復發引致死亡的風險。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蕭頌華說:「基本上有九個不同數字、不同原則,例如年齡、是否曾做搭橋手術,以前有否曾經中風,如果很大機會再有問題的病人,我們應該很積極地把所有誘因控制至很低,通波仔只是將血管由原本阻塞,重新開通,但如果風險控制不好,例如繼續吸煙、血壓很高、膽固醇很高,(血管)又會再堵塞。」

醫生指,病人應該在醫生陪同下使用應用程式,除了評估風險,亦有助病人提高意識,控制病情。

病人隔多久要再評估?

醫生指,由於導致心臟病發的風險因素,例如腎功能、糖尿病等,不會經常有變化,病人只需每隔三至六個月到醫院覆診時,由醫生再評估便可。

病人通波仔後,一般都會服藥控制病情,為何都會復發?

醫生一般會為病人處方阿士匹靈或抗血小板藥,減少瘀血積聚在心血管而導致復發,但有藥物輔助,都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做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急步行,都有助病人心肺功能健康。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