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初生嬰母患手腕勞損 不當處理或釀慢性痛症

發佈日期: 2017-09-11 15:29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中大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的初生嬰兒媽媽,都有手腕勞損,亦即「媽媽手」。醫生提醒父母要注意抱嬰兒的正確姿勢,亦要避免勞損演變成慢性痛症。

抱著剛誕生的小生命,是不少母親的喜悅,但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手腕也多了一份「甜蜜的負擔」。

有市民指:「這個位置我覺得如果轉動時,有被扯的感覺,有時想抱抱他,或是阻止他一些行為,會有些角力的情況。」

亦有市民表示:「很酸痛,很累,拿筷子都沒有力。」

「媽媽手」是指因長時間照顧嬰兒,因用力不當或過度用力,引致手腕一帶的肌肉勞損。

中大在14年至15年間,以電話訪問二百五十幾名剛分娩兩個月的媽媽,當中近六成人患有「媽媽手」。醫生指,超過一半患者屬拇指腱鞘炎,拇指底部會感到紅腫和灼熱。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薛詠珊說:「重覆做一些動作,例如替寶寶洗澡、餵奶,寶寶哭時抱他們,時間太長會令手腕出現勞損。常見的大拇指腱鞘炎,一般可以為媽媽媽做一個手托,或是打一個低濃度的類固醇。如果是一些小關節的走位,需要一些手法治療,嚴重可能是一些軟組織受傷,可能需要做手術。」

醫生指,不少父母經常用手部虎口的位置,用作承托嬰兒的腋下或頭部,拉傷了拇指肌肉。而正確抱起嬰兒的姿態是,用雙手分別托著寶寶的頸椎和臀部。

照顧「重磅寶寶」是否較易有「媽媽手」?調查沒發現「媽媽手」同寶寶體重有關。

不過有一成患者都是照顧輕磅嬰兒,部分手痛情況亦很嚴重。醫生認為可能是輕磅嬰兒容易睡得不好或扭計,媽媽要多花些時間照顧,令手腕容易勞損。

如果只是輕微痛症是否休息多些就會痊癒?休息多些可以紓緩痛症,亦可以用熱毛巾或暖水袋,熱敷患處五至十分鐘。情況沒改善應看醫生,因處理不當有機會變成慢性痛症。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