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多制肘 新技術可助

醫療: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多制肘 新技術可助

發佈日期: 2017-02-27 15:26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患腹主動脈瘤的病人以往最少有一半因為年紀、身體狀況,或者血管瘤位置等不適合做手術。近年有新技術和儀器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隨著年紀漸大,血管壁容易老化變薄,人體最大的血管腹主動脈亦有機會因此脹大形成血管瘤,爆裂的話會引致大量內出血,死亡率近百分百。要在血管瘤爆裂前,微創植入人造支架代替腹主動脈,防止爆血管。

92歲的鄧女士心臟和肺部功能較弱,去年做檢查才發現體內亦有這個「計時炸彈」,血管瘤直徑有七厘米。

鄧女士說:「以前的長者一聽到做手術就很怕,但不用怕,我的意思是能做的當然要做。有甚麼事也有醫生,看過是可以做手術就多數年『玩』。」

其實鄧婆婆除了心肺功能差、不能承受全身麻醉外,其血管瘤的位置亦差點令她不能做微創手術。因為植入的支架要勾在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正常血管,並要有最少15毫米距離,但鄧婆婆的血管瘤「太高」,要再用儀器固定支架。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謝卓華表示:「差不多有一半病人未必有『完美』的結構,所以以前位置不太適合,都要用傳統開刀的方法去做,為免支架放置後很容易脫落。現在有儀器,即使腎臟血管與血管瘤之間的距離不長,也可以用特別的方法鞏固,一些類似螺絲釘,可以把血管瘤和支架釘在一起,效果等同以前開刀做手術縫針般,即使距離不足夠,支架亦不易鬆脫。」

完成手術後,病人都應每年覆診、照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看支架有沒有滲漏或移位。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