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宮頸機能不全致流產 懷孕初手術可治

醫療:宮頸機能不全致流產 懷孕初手術可治

發佈日期: 2017-01-30 15:26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孕婦懷孕24至37周分娩屬於早產,醫生指其中一個原因由「宮頸機能不全」引起,病發時沒有病徵,但孕婦可在懷孕初期及早接受預防性手術治療。

迎接新生命來臨是開心的事,已有三名女兒的黃女士格外珍惜,因為她患有「宮頸機能不全」,誕下這名嬰孩前,曾兩次流產。

黃女士指:「我生了第二個(孩子),有去健康院檢查說我有發炎,切除部分子宮頸,大約切除三分之一,所以子宮頸短了容易滑胎,很擔心不知能否保住(孩子),因為我已失去兩個。」

女性的子宮頸位於子宮底部,正常長度約有2.5厘米以上。醫生指,部分人由於先天及後天原因導致子宮頸較正常短,即患有「宮頸機能不全」,俗稱子宮頸鬆,容易導致早產或流產。

許淑儀中大婦產科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指:「這個病其實是毫無徵兆,很多婦女不知道自己有這情況,直到懷孕,胎兒在不足月情況下生產,有時可能20周、22周,寶寶未能生存的周數已經流產出來。」

威爾斯醫院每年進行約十宗「宮頸手術」,醫生為「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在懷孕12至14周時利用繩子紮緊子宮頸以防早產或流產,直到懷孕37周足月分娩才拆除。

孕婦術後成功生嬰兒的機會約有五至八成,但有約少於一成機會出現併發症,包括流血、發炎,甚至在手術過程刺穿羊膜引起流產。

不過,目前公立醫院的產前例行檢查不包括檢查宮頸機能。

醫生建議有多於一次流產或早產經歷的孕婦需主動告知醫生,以超聲波機量度子宮頸長度,預測早產及流產的機會率。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