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最新至全部


醫療:罕見疾病「泡泡龍」 嚴重或致癌

醫療:罕見疾病「泡泡龍」 嚴重或致癌

發佈日期: 2016-12-19 15:27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一種俗稱「泡泡龍」的罕見疾病,令皮膚或黏膜容易起水泡,病情嚴重會引起細菌感染,甚至致癌。

李女士四歲大的兒子患有皮膚病「泡泡龍」。當他蹦蹦跳,媽媽都擔心會刺激皮膚長水泡:「主要是感染,起水泡會成為傷口,怕他痛,如果水泡嚴重至全身脫皮會很辛苦。」

「泡泡龍」即「表皮溶解水皰症」,屬罕見疾病,患者因遺傳或基因突變,皮膚先天性缺乏連結在一起的蛋白質,當皮膚受壓力容易分離,形成水泡。不會傳染,但無法根治。

醫學界將病情分為輕微、中度及嚴重,目前全港約有十多宗中度及嚴重個案,每年新增約一宗,大部分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組織也可能起水泡,需要長期住院。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初生嬰兒,多數已送到深切治療部病房,他們有其他併發症,不僅皮膚,腸胃、肺部有時也有併發症,(出生)首一年、兩年內可以有嚴重感染。18歲後,這類人士因長期皮膚損壞、修補,引致他們致癌,最初是皮膚癌,這些癌能游走至身體其他地方擴散。」

至於病情輕微的患者,醫生說只要加強護理,極少導致感染或致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水泡本身是一種保護與外界隔絕,不受感染,但如果水泡很大可以輕微穿破水泡,令外皮仍在,但水泡引致的壓力會減低。」

他建議,經常起水泡的初生嬰兒做基因檢測,或抽取皮膚組織化驗。

兒童突然起水泡是否代表有機會患「泡泡龍」﹖醫生說未必,因為藥物過敏,或者受病毒感染都能引致。例如水痘病毒或手足口病都能引致突發性手、腳,口腔等,起面積較小的水泡。建議及早求醫,診斷由甚麼原因引起水泡,針對進行治療。

患者要小心護理皮膚,社交會否受影響呢?醫生指,隨著患者長大要融入社會,建議他們進行對皮膚較少影響的活動。病人一般要避免做有身體接觸,例如摩擦、碰撞等運動,也要穿著鬆身的衣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