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档案】废木升级造成家具 休憩设施回馈社区
發佈日期: 2023-06-19 08:00
港澳



据环保署的资料,香港平均每日弃置的园林废物有大约200公吨。有艺术家和回收商利用这类木料,转化成休憩设施,或者复修古迹的物料。
木雕艺术家Parry说:「茶果岭海滨公园这里的家具,本是路政署老化台湾相思计划的回收材料。」
木雕艺术家Parry近年利用回收的木料,升级再造,转化为社区休憩设施。
Parry称:「我一向比较喜欢做一些公共设施,或者有少许艺术成分的公共设施。」
Parry用的台湾相思在香港很常见,近年开始出现老化,政府正有计划地更换其他树种,所以砍下来的数量比较多。
树艺师暨长春社总监苏国贤指出:「这么大量的树木,最终因为(如果)我们没有任何设施去处理,从而最后要去堆填区的话,其实会让大家不太能好能够接受。」
苏国贤说,因为绿化、修葺树木,以及各类工程而要移除或者弃置的园林废物,平均每日达200公吨。要处理就靠政策和民间智慧,双管齐下。
苏国贤表示:「(台风)山竹后,政府有了‘Y·PARK’,其实是好的第一步,坊间还有好多的智慧,包括好像Parry这一类的工作坊去回收去处理,甚至去推广教育。」
这间鎅木厂去年因为新界北发展计划收地被逼结业,早前才在旧址附近重开。负责人之一的王鸿强,本身亦有从事古迹复修,平日有空会返木厂,看看回收木材中,有没有适合复修工程用的木料。
古迹复修专家王鸿强说:「这里清澈些,黑色地方代表有真菌。气味、颜色、木纹,我们望一望,可以看得到它,知道它是那种物料。在外地订木材回来,标准木材一定是昂贵,我回来拿标准的木材,成本会减低些。这扇门有百多年,它是发霉,我尽量用回杉木,补回它损毁的地方。」
王鸿强觉得用回收木修复古迹,效果不俗,亦算为回收木材寻得一条出路。
点击观看节目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