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不斷重複行為或涉強迫症徵兆 配合藥物等可助患者

發佈日期: 2020-02-24 23:3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每天洗手十多次,又或者不斷重複檢查門窗,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可能是患上強迫症的徵兆,配合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幫助患者。

RAY自小特別注重衞生和緊張身體狀況,直至2013年,準備應考會計高級文憑期間,他開始逃避上學,甚至無法應考。家人察覺不妥,經醫生臨床判斷才得悉原來有強迫症。他回想早在中四時,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強迫行為。

強迫症患者RAY說:「如廁之後便洗手,按壓一次清潔液,清洗起碼30秒至一分鐘,覺得不太乾淨,所以又按一次接著再洗,這樣重複四、五,甚至七次,在那個空間逗留了接近20分鐘。」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天豪指:「強迫的意思就是重複又重複 ,出現一些思想或者行為,而病人是無法抗拒,對他來說亦都覺得很煩擾,亦都影響了他日常生活。」

在本港每50個人當中,約有一個人在一生中某些時候會患上強迫症。一般較常在青少年或廿歲出頭開始,而男性普遍比女性早發病,主要靠醫生臨床判斷來確診。

李天豪表示:「在生理方面,現在來說會有一些腦部傳遞物質,例如血清素失調的時候都有機會引起這個病。另外,基因變異或者遺傳都有關,當然在工作環境、壓力都有機會誘發這個病。」

近年醫學界發現,越是壓抑強迫思想,反彈就越大,除了藥物治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很有幫助。

「靜觀呼吸」其實是一種心性鍛鍊,透過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覺察當刻的狀態,協助患者接納和學習和這些徵狀共處。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註冊社工林翠琼指:「他們會想很多方法去解決問題,譬如擔心一些污垢等等,當他們進入感受當下的狀態,放下一些分析等等,其實可能他們以前覺得很重要的焦慮,可以有機會放鬆些,覺得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就不需要回應太多。」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