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逾百本港兒童患末期腎衰竭 部分需輪候換腎

發佈日期: 2019-12-16 23:2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香港有超過一百個兒童患有末期腎衰竭,每年新增個案有大約十宗。先天性腎病影響患者生活,部分人要輪候換腎。

乙倫稱:「我長大後想做一個科學家,和我的小學同學一起去冒險。」

七歲的乙倫一出生就患有腎病,他三歲時已經變成末期腎衰竭,有三年的時間需要每晚做俗稱「洗肚」的腹膜透析。

乙倫媽媽關太指:「我們當時抱著小朋友,跟他說你加油,爸爸媽媽都不會放棄你的,然後慢慢地照顧他、慢慢學習。這種生活由他出生到現在。」

乙倫對媽媽說:「不要哭,忍住。」

關太回應稱:「對的,不要哭,忍住。」

直到2019年初,乙倫終於等到一個換腎的機會。

最常見的兒童腎病是先天性腎臟及泌尿系統異常,其次還有腎小球炎、反流性腎病,和遺傳性腎病,這些都是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兒科醫生說,患者初期的病徵其實不明顯。

香港兒童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湯伯朝表示:「病童可能會覺得比較累和乏力,或是胃口差一點,慢慢留意可能會發現,小便有泡,那些泡持續很久都不散,可能顯示尿液裡流失蛋白的情況已出現,那時候要留意會否有面腫和眼腫的情況。」

湯醫生指,患病的小朋友,好像乙倫般可以接受腎臟移植,一般要等待四至五年時間不等,期間可以接受腎替代治療。

湯伯朝說:「我們會安排做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雖然這樣能維持他一般、暫時的腎功能需要,但不能給十足的腎所提供予身體的功能,一般可以幫助他排出多餘水分和穩定身體電解質,排出毒素、新陳代謝物,但提供的功能,只有我們腎臟的原來的十分一。」

湯醫生指,接受腎臟移植後,他們仍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和定期覆診,確保病情沒有再復發。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