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香港人權法案現兩難局面 港勢成中美角力新戰場

發佈日期: 2019-11-28 20:13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有分析認為,中方可能提出反制措施。中美貿易談判勢必受影響,而香港問題亦無可避免成為中美角力的新戰場。

一場反修例風波,不單令香港內部爭拗及衝突不斷,還引發中美新一輪角力。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中方即時作出強烈譴責;又警告美國不要一意孤行,否則必會遭到堅決反制,後果由美方承擔。

有評論認為,法案內容涉及經濟及政治層面,中方亦可能在這兩方面提出多項反制措施,其中兩國正進行的貿易談判涉及全球經濟。中方除了可以在擺出更強硬態度外,甚至可提出更「進取」的條件,作為反制。

事實上,由於特朗普一直希望以達成貿易協議作為競選連任的政績,若北京動用這項「籌碼」,勢必引發金融市場震動。特朗普在無可選擇下,就可能要在談判中讓步。

另外,法案中提到將以凍結資產、撤銷或不發出赴美簽證等手段,制裁損害香港人權及自由的官員,北京或者可用同等措施反制美國,例如停止向干涉香港內部事務的美國官員及政治人物發出前往中國及香港的簽證。

除此之外,中方亦可以將涉嫌干預香港的美國企業,或個人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這項對不遵守市場規則或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權益的企業或個人作出處罰的制度,過往在中美貿易戰中亦曾使用。中方或者可以延伸用途,用於制裁被指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或破壞香港穩定的美國企業。

有評論認為,雖然中方這些反制措施未必對美國造成實質性傷害,但就勢必令中美貿易談判再添變數;而特朗普在簽署法案的聲明中同時指出,法案部分條款干預總統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明顯是為簽署法案降溫,以免衝擊中美貿易談判。

這亦反映出特朗普一方面希望達成貿易協議,但一方面又不能不簽署法案的兩難局面,而香港亦因此無可避免成為中美角力的「最新戰場」。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