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通識:1966年九龍騷動

發佈日期: 2019-08-10 14:52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五大訴求」,其中一個較多人提出的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香港曾多次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社會事件,包括調查1966年「九龍騷動」的前因後果。

1965年,天星小輪申請加價,頭、二等各加一角,政府最後同意頭等加五仙,由二角加至兩角半;二等不加價,維持一角。

當時的市政局民選議員葉錫恩反對加價,25歲的蘇守忠以支持葉錫恩為口號,在尖沙咀絕食,抗議加價,引起很多年輕人呼應。

1966年四月初,示威遊行演變成騷亂,防暴警察發射實彈和催淚彈鎮壓,為期四日的騷動造成一人死亡、二十多人受傷,接近一千五百人被捕。

港督戴麟趾委任一個四人獨立調查委員會,由按察司何瑾出任主席,負責調查引致騷動的各種事態和原因。委員會九個月後發表調查報告,指騷動並非有預謀組織以求達到任何特定的社會或政治目標。

報告指,注意到15至25歲的青少年在騷動中非常活躍,而當時香港有一半人口是21歲以下,由絕食開始,示威的領導人就是青年人。

委員會曾了解青年的不滿。報告認同社會工作者的意見,要為青年提供較佳的受教育和就業機會、改善居住環境、增加青年福利和康樂設施,以及讓青年參與社會事務,培養他們的歸屬感。本港的繼續繁榮和成就有賴於解決青年的問題,必須對青年作重大的投資。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