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近年研發「植物肉」等發掘更多食物來源 解糧食危機

發佈日期: 2019-05-19 09:1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科學家多年來致力發掘更多食物來源和製造食物的方法,包括「植物肉」和食蟲文化。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今年二月發表的報告,目前全球有八億二千一百萬人長期捱餓。到2050年,全球人口由七十七億增長到近一百億的時候,就有大約一成人、即十億人糧食不足。

科學家多年前已開始研究「人造肉」,當中這間美國「植物肉」公司近年研發出一種有肉味、但原料是植物的漢堡扒。

他們聲稱,植物肉漢堡的製作過程對大自然的損害比真肉漢堡扒低。根據公司介紹,他們新一代的「植物肉」配方,除了口感似真牛肉,亦加入了與真牛肉差不多的鐵質和蛋白質等營養含量。

植物肉公司國際高級副總裁Nick Halla稱:「它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馬鈴薯蛋白,當中有一種神奇食材,就是大豆血紅蛋白,它會令植物肉的肉味做到好像真肉一樣。」

另外,科學界亦提倡食蟲來代替部分真肉,原因是昆蟲含有人類需要的蛋白質、維他命和氨基酸,但比我們食用的家畜肉類,昆蟲有更高的飼料轉換率,因此養蟲對環境的影響會比飼養家畜少得多。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雷震宇說:「即是你用多少公斤的飼料,生產到多少公斤的食物出來,一些簡單的數據就顯示,譬如吃蟋蟀,如果你需要生產一公斤的蟋蟀,大概需要用1.7公斤的飼料,雞就需要2.5公斤。牛需要10公斤的飼料,你可以看到蟋蟀的轉換率大約比牛高六倍,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轉換。」

雷震宇認為,相比植物肉,大眾對食蟲的接受程度明顯低得多。要改變人對食蟲的觀念,相信還需要一段長時間。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