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研究指「發夢期夢遊」患者及親屬較易患柏金遜症

發佈日期: 2019-04-01 23:27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發夢時大叫、手腳舞動,是「發夢期夢遊」徵狀。研究發現,患者日後很大機會患上柏金遜症,而其直系親屬患認知障礙和柏金遜的風險亦遠比一般人高。

74歲的關先生,廿幾年前確診「發夢期夢遊」,每年都要回醫院做睡眠測試及靠藥物控制病情。

關先生說:「聽太太說,(我當時)大聲呼叫,太太說我曾經跌過下床,我在(床)內邊,一跳就跳了出來,頭先落地,睡在地上接近半小時才起身。」

中大醫學院稱,本港目前每一百人,有一至兩人患「發夢期夢遊」,五、六十歲左右開始發病。患者因為腦幹功能受損,導致傳遞不到信號至手腳,抑制睡夢時的活動。

有外國研究指出,病人發病十四年後,超過九成會患上柏金遜症等腦退化病。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表示:「(退化)上到腦幹時,一直到一個核裡面,叫做黑質體,就會出現柏金遜症。(柏金遜症)病發4至我們能夠診斷時,(腦黑質)細胞有超過一半,甚至八成已死亡。」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2014至2017年研究近八百人,當中一半是「發夢期夢遊」患者的直系親屬,發現他們患柏金遜症的比率比一般人高5.9倍,患認知障礙的比率亦高2.5倍。

榮潤國指:「一個就是遺傳,第二就是環境,是否他們吃的東西的環境因素?是否他們的飲食呢?還是有些其他環境的關係呢?」

教授指,暫時未有具醫學實證的藥物或疫苗可以預防發夢期夢遊甚至柏金遜症,但相信保持心情愉快、規律睡眠和多做運動都有幫助。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