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美國研究指心臟病人自行減藥 死亡率增三成

發佈日期: 2019-03-18 23:25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不少患心血管疾病的人都要服食「他汀類藥物」降膽固醇,由於會有肌肉痠痛等副作用,有病人會自行減藥。美國有研究發現,自行減藥的病人,死亡風險較依據處方服藥的人高三成之多。

59歲的計先生任職廚師,十多年前因心臟不適看過醫生,證實血管有輕微閉塞,但由於工作太忙,隔了幾年都沒有覆診,更沒有食藥降膽固醇。直至去年底,他出現面痺、手痺,檢查後才發現心臟三條血管都塞了,要「通波仔」。

計先生說:「工作關係,會食無定時,(這次)死裡逃生,定時要食藥,不會不記得了。」

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好像計先生一樣,要食藥降膽固醇,較常見的是「他汀類藥物」。

美國一項研究,在2013年起追蹤34萬名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美國退伍軍人,他們都需要服食「他汀類藥物」。發現越不依照處方服藥的人,死亡率會越高,當中依時服藥少過一半時間的人,死亡率比大部分時間依處方服藥的人高三成。

有醫生指「他汀類藥物」有助降低壞膽固醇三至六成,而且副作用很少,提醒病人要按醫生處方食藥。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劉育港稱:「主要抑制了膽固醇製造,令膽固醇降低,就不會堵塞血管,減少心臟病發、中風及死亡。如果一不服用,膽固醇就會增加,好像有垃圾再在血管內積聚,血管又會再堵塞,所以應要長期服用。」

醫生指,除了肝或腎功能較差的病人外,大部分人都適宜服食「他汀類藥物」,但留意食藥後,如果出現肌肉痠痛,就要立即看醫生。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