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聰明眼」系統 改善紡織品瑕疵檢測程序
發佈日期: 2019-02-03 09:15
港澳
粵普紡織業在生產布料過程時,會先經過品質檢查員用肉眼檢測,不過這方法既主觀又費時。有大學研發一個系統,幫助業界改善這個程序。 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教授黃偉強表示:「業界現在一般的做法會用人眼看。因為人的眼睛會疲勞,沒有可能每部織布機都安排一個品質檢查員,站立八小時十小時不斷看,所以一般行業使用方法是用抽查方法。」 為改善紡織品瑕疵檢測程序,有大學就研發一個系統,只要將系統安裝在織布機,機器就會搖身一變,變成一部擁有「聰明眼」的織布機,基本上布料的瑕疵都會無所遁形。 黃偉強說:「織布機會先織六厘米的布,當然有品質監控員在場,先看看這六厘米的布是否有疵點。如果沒有,這代表系統會知道這六厘米的布,是沒有疵點的布。我們會在過程中學習內裡的結構,甚麼是沒有疵點的結構。我們將之後生產的布,做一個重複比對。」 系統在工廠做過測試,結果顯示,檢測準確度有顯著提升。 黃偉強稱:「我們檢測準確度,可以超過百分之九十;一般用人眼看,大概是百分之七十。」 可以將檢測瑕疵的準確率提升,是因為研究團隊使用深度學習技術,透過大量的圖像數據庫,讓系統學習布料結構。 黃偉強表示:「因為布料結構,在圖像處理技術是一個背景,一個圖像背景。如果結構複雜時會產生很多『雜音』,眾多『雜音』中要在內裡找出疵點,難度就在這裡。所以我們應用了大量圖像數據庫,接近一千萬張照片,還有設計最先進的機器視覺算法,將它抽出來。」 再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利用高清攝像鏡頭,在織布過程不斷攝取布料的圖像,系統就可以即時對比,編織的布是否屬於正常布料結構。 暫時系統主要做梭織布的淨色布料檢測,下一步再會擴展至紋路較複雜的布料和更多不同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