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200小童確診川崎病 易與感冒混淆導致延誤治療

發佈日期: 2019-01-19 23:44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下周六是「世界川崎病認知日」,川崎病是兒童常見的後天心臟病成因,病徵容易與感冒混淆,導致延誤治療。

26歲的李樂麒三個月大時患上川崎病,因為延誤診治,直至成年後仍未康復。

李樂麒說道:「我的冠狀動脈已經太窄太幼,甚至可能會有脆弱的情況發生。『通波仔』已經控制不到我的情況,即使吃藥亦控制不到,所以可能在我二十多歲的情況,都可能要做『搭橋手術』。」

李太稱:「醫生真的不太知道有川崎病,當他普通發燒,本來第二日已經發覺他有病,誰知道延至一個月後才醫治疾病,已經太遲。」

本港每年有二百多名小童確診川崎病,這病成因不明,但有遺傳傾向,發病高峰期集中在6個月大至5歲。患者全身中型血管急性發炎,主要病徵是連續五日發高燒,並有眼紅、嘴唇紅裂,面部及手腳出紅疹等病徵。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指,病徵容易與感冒混淆,難以臨床診斷,導致延誤治療。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前主席吳彥明表示:「這個與其他感冒不同,或者流感,是發燒幾日就會退燒。但是川崎病可以一直不停地發燒,用任何藥物都無法退燒。如果父母看不同醫生,就可能錯過這個病的診斷。」

他指醫生須透過血液檢查及超聲波等幫助確診,患者亦要接受靜脈注射及處方藥物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三成五機會患上冠狀動脈病變,例如冠狀動脈瘤。

機構建議,政府應加強對公眾及醫護人員的教育,以及早識別及介入治療,減低川崎病患者患上後天心臟病的風險。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