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舉辦展覽 介紹北京紫禁城規劃同復修藝術

發佈日期: 2019-01-10 18:49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北京紫禁城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康文署舉辦展覽,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同復修藝術。

近六百年來屹立在北京中軸線上的紫禁城,是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起居和處理朝政的地方。

設計蘊含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其中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台基形成「土」字,意思是皇帝居中,統攝天下。

升龍栩栩如生,紫禁城宮殿內外檐都有彩畫。

客席策展人蕭國健表示:「其實它背後有一作用,就是要保護木建築,因為木始終可能會受空氣,濕度、雨水(影響),可能會發霉、破爛或有蟲,原來當我深入了解中式建築時,反而吸引到我的是背後的復修、藝術。」

建築物屋頂垂脊,大多有脊獸和垂獸作為裝飾,與脊瓦連在一起保護屋頂,防止滲漏。

斗拱是宮殿樑柱和屋簷間的支撐,好像彈簧般抵消震動,起到防震作用。

明朝的斗拱較多曲線,清朝的線條就較簡約。

展場內設有清代斗拱一比一模型,大小和組裝方式都和真的一樣,參觀者可感受紫禁城工藝的精細。

展覽由康文署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十八套故宮博物院的模型和仿製品,展期至四月七日。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