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多項增土地供應措施 推土地分享先導計劃

發佈日期: 2018-10-10 13:00
港澳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包括在東大嶼填海1700公頃建造人工島,以及提出「土地分享先導計劃」,容許發展商在私人土地申請增加地積比率,多出的樓面面積會與政府「共享」。

增加房屋供應,要先解決地從何來。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未提交全面報告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決定馬上開展研究在大嶼山以東、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建造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

爭取首階段在2025年動工,預計可以興建26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至110萬人居住。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預計最快2032年入伙。

計劃亦包括在中部水域人工島,興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面積與中環差不多大。

除了填海亦有交通基建配套。政府會研究以道路及鐵路,連接屯門沿海、北大嶼山欣澳、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而北大嶼山公路亦會擴建成一條五線雙行的高速公路。

政府消息人士指,填海連同基建的費用四、五千億元少不了,最快明年向立法會申請前期研究撥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明日大嶼願景』是長遠規劃,要應對刻不容緩的房屋問題,我會盡快成立直接向我負責的專責統籌辦事處,就整體方向提供督導、統籌並監察計劃的規劃及落實。」

政府亦會成立10億元「大嶼山保育基金」,推動大嶼山郊區保育工作。

另外政府開始規劃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估計上蓋可興建多於1萬4千個公、私營住宅單位。

填海之外,另一重點是提出與發展商合作建屋,不過林鄭月娥不用「公私營合作」字眼,而是叫「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根據公開資料及粗略估計,私人發展商共擁有1000公頃新界農地,但過去五年只有18公頃被成功改劃為私樓發展。

申請人須在建議中說明,如何透過基建、地積比率或改劃土地用途、興建多少房屋單位,而新增樓面面積會與政府「共享」,當中最少六至七成用作興建公營房屋。

申請者要負責興建社區的基建設施。費用經政府審核後可從地價扣除。如果基建涉及私人土地,政府亦可以公眾利益為由,協助發展商收回相關土地。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明年接受申請,申請先交由政府內部審批,然後會由非官方人士的「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考慮,再經行政會議會同行政長官原則性批准,方案才交由城規會審批,最後再交由特首拍板。

政府消息人士亦指,初步評估以錦上路、牛潭尾一帶附近有鐵路設施的土地,較適合發展。

最後一個土地來源是發展新界棕地,《施政報告》建議提前展開新界北約760公頃棕地的研究,而預計今年內會完成兩項早前已啟動的的棕地研究。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